人工智慧結合醫療應用,其診斷軟體可望降低視網膜病變,預防患者的失明風險.
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與人工智慧的崛起,相關產業也正面臨轉型、步入「智慧醫療」時代,吸引許多新興技術投入。科技大廠宏碁日前宣布與台大醫院、台灣醫藥公司諾華合作,設計「AI 眼科輔助診斷軟體」,應用人工智慧診斷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、預防患者的失明風險。
這個人工智慧 診斷軟體也榮獲了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認證,取得全台首張由食藥署核發的眼科智慧醫材許可證。
▲ AI 輔助診斷軟體獲食藥署認證。創下台灣智慧醫療的新里程碑(圖片來自:台灣諾華)
高血糖易引起視網膜病變 糖友失明風險高
也許會讓許多人感到意外,但「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」是目前使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,糖尿病患者失明率比一般人高出 25 倍之多。
因長期的高血糖容易引起視網膜血管病變,有一專有名詞為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」(diabetic retinopathy);並且因許多糖尿病患者大多著重在血糖控制,容易忽略身體其他狀況,往往在視力出現明顯問題後才求診,但此時視網膜已病變或玻璃體出血。
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屬於微血管的病變,病變的產生與糖尿病的時間有很重大的相關性,患病的時間愈久,視網膜病變的機會大、也愈嚴重。良好的血糖控制,可以延後視網膜產生病變或惡化的時間,但依然不能完全避免其風險。最重要的是要能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,就有很大的機會避免視力受損。
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「2019 台灣糖尿病年鑑」統計,全台灣的糖尿病患者超過 220 萬人次,為了讓廣大的糖友都能篩檢、及早治療,知名科技大廠宏碁與台大醫院聯手,開發出人工智慧眼科輔助診斷軟體。
準確度與眼科醫師相同 AI 幫助降低失明風險
▲ Photo by Kalea Jerielle on Unsplash
台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謝易庭指出,糖尿病患者患病 10 年後,視網膜病變發病率上升至 60%,20 年內病變發病率更攀升至 90%。罹患糖尿病的時間越久發生視網膜病變的風險愈高。
然而根據 2019 年國內糖尿病病患接受眼底檢查的人數統計,只有 45.54 %的糖友接受篩檢,屬於低篩檢率。除了因病患檢測所需花費的時間成本較高、醫療資源可近性不足之外,也因視網膜專科醫師人力不足以負荷逐年增加的病患人數。
為了解決這種人力、物力都有所不足的情況,宏碁應用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與豐富的實務經驗,結合臺大醫院的醫療專業,以及台灣諾華在臨床試驗設計上的顧問諮詢,打造出可有效輔助醫師,篩檢出潛在的視網膜病變患者的 AI 輔助診斷軟體。
這套 人工智慧診斷軟體,也取得台灣首張由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(TFDA)核發的眼科智慧醫材許可,認證為第二級醫療器材軟體。根據臨床試驗結果,人工智慧的準確度達 95%以上,已接近視網膜科醫師判讀的準確度。
別急著跳出!下一篇文章即將介紹台灣的醫療轉型。人工智慧導入醫療,在台灣已有許多跨界合作的例子。請點此接續看下去!
相關文章:
【AI在瘟疫蔓延時】台灣 AI「雅婷」化身音樂家 發表首張專輯「武漢肺炎」
【AI在瘟疫蔓延時】AI 大神吳恩達公司最新技術 用AI自動檢測社交距離